2024天气印象

爱游戏平台app官方下载

爱游戏平台app官方下载

首页 > 新闻中心 > 爱游戏平台app官方下载

2024天气印象

日期:2025-03-22 22:08:06 |   作者: 爱游戏平台app官方下载

  2024年降水印象关键词为北多南少,暴雨过程呈现冷暖交汇主雨带和台风与“类”台风交替的特点。

  2.台风今年频刷记录,其中11号“摩羯”成为登陆我国的最强秋台风,同时也是影响范围最广的台风。

  3.强对流天气今年虎头蛇尾,夏季干热和盛夏湿热较为突出,而秋老虎在9月仍带来高温。

  4.然而,沙尘、大雾、大范围霾等天气在2024年相对较少发生,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受到我国多年治沙和污染治理的影响。

  5.25春节返乡需关注天气变化,节前春运期正赶上南方雨雪冰冻的高概率时段。

  想整理2024年的重要天气过程,但有一些因为没当班也没有关切而印象并不深,所以本篇汇编有点主观,尽量聚焦天气本身、不多解释和延伸。另:比较长,图多。文末对节前春运雨雪冰冻天气的季节性特点做了点分析,不算预报但请关注。

  截止12月30日数据,各省的距平排位如下(绿数字表示该省自己观测史上的排位):

  汛期前半:暴雨导演——冷暖交汇主雨带。这段时间台风基本缺席、暴雨多发生在由经典的冷暖空气交汇雨带上。当然这个特点不是独今年才有,而是有季节本身的特点。华南前汛期和江淮梅雨都是典型副高北侧主雨带,今年4次特强中有3次是这种类型:

  其实跟上一次都接上了,是华南前汛期向江淮梅雨期跃进的表现,它们一起造成了中央气象台罕见的连发暴雨红色预警。长江中下游地区在这两次过程的近20天雨量累积386.9毫米,较常年同期同地区偏多一倍多(161%),排名1961年来第一位。

  汛期后半:暴雨导演——台风与“类”台风。此阶段台风(即热带气旋)主导的大暴雨过程最显著,有台风直接影响暴雨、有台风残涡影响暴雨、有台风远距离送水暴雨,还有台风的“北方兄弟”温带气旋带来的暴雨。

  图中南方暴雨由台风今年3号台风“格美”登陆和之后的残涡直接造成,北方暴雨由“格美”东侧格美远距离输送水汽造成(类似“21.7河南特大暴雨”中台风“烟花”的作用)

  5)8月下旬西北涡东出发展成黄淮气旋(属于温带气旋,蹭台风热度的说法就是“陆上台风”)造成的北方大暴雨:

  此过程自西向东发展,别看图上初期的西端不太起眼,但那是在西北地区的大暴雨,宁夏有国家站破了历史记录,而在后期的东段,京津冀鲁连片的均匀大暴雨,局部上了特大暴雨,由于黄淮气旋发展强盛,造成不仅雨急而且风大,线级以上大风如下图:

  6)9月上旬今年第11号台风“摩羯”制造了海南、广西和云南南部的极端暴雨:

  7)9月中旬13号台风“贝碧佳”直接或丝毫残涡影响造成上海江苏安徽,以及豫东鲁南的极端降水:

  这个过程很奇特,槽点太多太多,是今年打我脸最重的一次过程,后面我会单出一篇讲它,我没有只放华东局部图,是为有助感兴趣者从全国的晴雨区分布特点来观察思考。

  (“普拉桑”路径图,左下图例颜分强度,由低到高分别为:黄-热带低压、蓝-热带风暴、绿-强热带风暴、橙-台风、粉-强台风、红-超强台风)

  编号台风“普拉桑”19-20日在华东转了一圈,上海这么个弹丸之地竟然“一半海水一半火焰”,东部一小块特大暴雨,西部有的只是小到中雨,紧邻的浙江嘉兴大部就是个小雨,对于台风这样的大尺度天气系统而言,这降雨分布也太过“局地”了。这种过程就是预报员的天坑。

  台风是天气届第一顶流明星,台风一出,同期有关没关的天气或主动或被动都会蹭它一波流量。印象关键词:“前恭后倨”、频刷记录、“残涡凶猛”。

  一直到9月进入我们说的秋台风时期,才又有台风造访,而且一来就没完。今年秋台风具有非常明显的扎堆、强度强、致灾重的特点。

  9-11月生成15个,较同期(11.6个)多3.4个,6个登陆(“摩羯”、“贝碧嘉”、“普拉桑”、“山陀儿”、“康妮”、“天兔”),较常年(2.3个)多3.1个。

  今年秋台风平均登陆强度明显偏强,“摩羯”、“贝碧嘉”、“山陀儿”和“康妮”均以强台风级及以上强度登陆我国。

  纪录最多是11号“摩羯”:四登陆(菲律宾吕宋岛、我国海南文昌、我国广东徐闻、越南北部);登陆文昌、徐闻都是超强台风(17级)从而成为登陆我国的最强秋台风;也是最强的南海台风;登陆越南的最强台风,破坏巨大可能会被除名。

  13号“贝碧佳”也有纪录在身:9月16日早晨7:30以强台风级登陆上海,成为1949年以来最强登沪台风,也是影响江苏的最强台风:

  一般台风风力达8级起编最低档热带风暴,反之减弱到8级风以下就不算台风,但很多还会根据其影响以热带低压的形式继续定位跟踪,堪称“死而不僵”。其实这样一个时间段作为台风的本质意义可以算消亡了。但是其前进方向的右侧作为海洋向大陆输送水汽通道的头部,作用任旧存在甚至丝毫不减。经常有特强的暴雨过程在这样一个时间段产生,如果与大地形和高压这些围阻水汽的东西配合,在内陆地区或者远离台风的地方造成的降雨强度和灾害性经常远超台风本体的登陆区域。

  21年7月河南特大暴雨、23年7月华北特大暴雨这两个历史级别的大过程,都是这样的一种情况。类似稍弱一些的就更多了,每年都有好几个,如前所述“格美”对于湘赣鲁辽吉、“摩羯”对于滇桂南部、“贝碧佳”对于豫皖交界等都是。

  上述不论台风还是暴雨,都是天气宏观系统或结果性的层面。如果探寻其微观和直接成因,其实都是“对流”这些较小的天气系统或者说结构。对流有强有弱,当强对流发生时,除了短时性暴雨外,雷暴大风、冰雹乃至龙卷这些天气就出现了。

  今年强对流,中央气象台统计有32次区域性过程,比近几年平均数是略少点的。首次较大过程比较早(2月19-21日),较常年多数时候早近1个月。春季3-5月过程今年有14次,明显比前几年平均的6次要多。但是在进入盛夏后致灾性的强对流过程就比近几年少不多。

  今年春季雷暴大风很多,总体而言灾情不算很重,但是有令人印象非常深刻甚至是前所未闻的情况出现,举两例:

  这次过程从适合强对流的综合条件来看,湘赣南部到两广北部一带是要更好些的,但实际上强对流最重的区域在湘赣北部。

  尤其是31日凌晨在南昌发生的不幸事件中,出现了前所未闻的,钢混结构住宅楼中人被风卷出窗外的情形。这风是强对流天气导致的小尺度大风是无疑的,但在细节微观上,关于这股风究竟是龙卷还是下击暴流,是直接刮入、还是龙卷吸出抑或是从南侧穿堂等等,众说纷纭。

  一线日广东广州白云区出现强龙卷。超大城市出现强龙卷,印象中没有过。这次过程增城还出现10厘米的特大冰雹。

  四、高温暴雨台风强对流都是暖季“有水”时的主角,今年很高调,“没水”时的主角“高温”也是不遑多让。

  6月底层湿润的夏季风还没有统治华北,高空的西北气流频频带来晴空万里,而太阳的照射威力已达到一年中最鼎盛的时期,干热高温就形成了,但主要在白天,晚上是不热的。

  盛夏时南方已经完全处于湿润的夏季风控制中,主雨带北上,副热带高压控制了南方,于是“桑拿天”长时间统治长江流域,这种湿热的难受在夜间丝毫不减。

  进入9月后热度不减,四川重庆高温继续统治。这是因为9月后高空的副热带高压依然坚挺控制长江流域,但底层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已逐渐活跃,它们频频从东路平原地形南下,不断侵蚀长江中下游的夏暑热度,但却无法影响长江上游群山怀抱中的川渝“秋老虎”。

  前面提到的那些天气有一些共性,它们都有不少堪称“极端”的事件,这让人有些意外。但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点:都被认为是“全球变暖”背景下发生频率会增加的天气类型,所以这又不太意外了。

  沙尘天气从统计上来说似乎还不少,中央气象台统计沙尘过程14次,较2000-2023年(年平均13.5次)略偏多。其中春季(3-5月)共发生9次沙尘过程,较2000-2023年同期偏少1.4次。

  今年以来,全国大范围雾和霾天气过程较少。大雾过程都在上半年,霾主要在1月、2月和10月。

  最强过程是跨年过程:2023年12月28日至2024年1月5日,中东部各地大雾和霾或持续或轮番出现、变幻莫测,为2018年以来最强。前期雾霾混合、后期以雾为主;华北、黄淮、江淮、江汉、江南北部和西部等地大雾日数普遍有5至8天、局地达9天,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等20个省(区、市)出现强浓雾、特强浓雾,河北东南部等地出现严重污染,PM2.5峰值浓度超过250微克/立方米。中央气象台时隔6年发布大雾红色预警。以4日这天早晨的苏皖西东洁净大雾和不洁净的雾、霾混合对比做个代表吧:

  沙尘、当今的大雾、霾三种天气也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一半由气象,一半不由气象。沙源对于沙尘,大气污染物对于雾、霾尤其是霾,都是至关重要的成因,所以它们的发生和特点很难由单纯的气象分析进行总结,甚至可以说主要不是由气象因子决定的:气象条件是外因,物质基础是内因。

  个人觉得:对于今年乃至近年来此类天气相对较少发生和不那么极端的情况,我国多年的治沙和污染治理应该是有大贡献的。

  值得一提的是过程中降水相态的南北分布特点:降水由冷气团从底层南下与在其上向北倾斜爬升的暖湿气团交汇造成,在这个倾斜的南北分布极广的交界面上,北部上下气层温度都低于0℃的区域是纯雪,南部0℃以上区域足够厚的区域是纯雨,而中部区域底部冰冻层上又叠有暖雨层的地带就有大量的冻雨。

  以上述过程中降水量最大、影响最重的华中区域为例,北部河南暴雪为主,南部湖南纯雨为主,而中间的湖北则以冻雨为主。

  如果将此次过程与近几十年最重的2008年1月低温雨雪冰冻过程相比,有一个差别需要我们来关注:就是冻雨带的北移——

  寒潮暴雪的发生是“既要又要”的:既要冷空气强提供冰冻和降雪条件,又要暖湿气流强提供充沛水汽。相比初冬12月的冷暖俱弱,1月后冷暖俱强的概率大大增加。

  因为隆冬初春时节,北方高纬地区热力收支依然净亏,所以有冷空气持续补充南下将冰点线南推,但同时冬至已过,太阳的威力在低纬越来越显现,使得热带海区暖湿气团逐渐加强,进而有利于北上的暖湿气流较12月更强。当强冷强暖交汇时,较重的干冷空气气团会从底部深入较轻的重暖湿气团很远的地方,进而造成大范围的雨雪冰冻天气。这个区域大概率在长江中下游,时间大概率在1月中下开始。

  25年春节又在1月底,节前春运期正赶上南方雨雪冰冻的高概率时段。返乡天气和路况,不可不查,不可不防。


上一篇:大寒潮形势基本确定大范围雨雪过年前酝酿!权威预报:强冷空气
下一篇:嘉能电力获得光伏板支架专利将开启清洁能源新纪元!